光明日報記者 劉巖 張景華
人間四月,春意盎然。在北京紫竹院公園紫御灣碼頭,不少游人正準備乘船去頤和園?!耙郧叭ヮU和園不是地鐵公交就是自駕,今天特意帶家人過來乘船去頤和園,看看京城水系的美,體驗一下‘長河觀柳’?!北本┦忻窭罴雅d致勃勃登船游覽。
近年來,北京堅持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,統籌構建人水和諧、水城共融的治水格局,北京的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,市民親水、樂水成為常態。
沿著京城水系“一走到底”
船行碧波上,人在畫中游。記者跟隨李佳一起登船,游船從紫御灣碼頭起航,沿南長河一路西行,兩岸清風拂柳,水映紅桃。轉入昆玉河后,河面豁然開闊,令人神情舒暢。沿河兩岸,記者看到不少市民從橋上行至濱水步道休閑娛樂。
“我們在昆玉河火器營橋、車道溝橋、八里莊北橋等8座橋梁的基礎上增設21座下河梯道,因地制宜將濱水空間與外部交通、公園綠地有機串聯,實現了河道、濱水步道與外圍公共空間的連通,水、路、綠‘三網融合’,滿足了市民出行、休閑、娛樂、健身等多樣化需求?!北本┦谐鞘泻雍芾硖幑こ炭聘笨崎L蘇濤介紹。
近年來,北京市水務部門打通西南二環水系濱河步道15處斷點,通過新建下凹濱水步道、增設棧橋等方式,28.5公里的濱河步道全線貫通,實現了從頤和園到東便門“一走到底”的愿景目標。
“2023年,我們聯合海淀區水務部門在南長河實施優美河湖景觀提升工程,現在兩岸的花都已經開了,特別漂亮,市民可以到河邊休閑漫步,也可以坐游船欣賞河邊的美景?!碧K濤說。
去“海棠花溪”觀花漾溪流
春色滿園,海棠花開。每年清明前后,在北京市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內的東土城溝河道兩岸,各色海棠繁花似錦,片片花瓣浮于水面,隨波流轉,水、花共入一畫,“海棠花溪”由此得名。
“‘海棠花溪’景區面積16.4萬平方米,種植各類海內外名貴海棠28種,近5000株,是北京市海棠花種植面積最大、品種最廣、株數最多、最集中的地方?!北本┦谐鞘泻雍芾硖幫脸枪芾硭L趙鵬介紹。
“這里不僅能賞花,還能觀鳥?!弊≡诟浇睦先死钚忝沸呛堑馗嬖V記者,“這里以前蚊蟲成片。你看現在,花也好,水也清,蚊蟲也少了,河里還有野鴨,我在河邊一坐就是一下午,特別舒服?!?/p>
東土城溝原為元大都廢棄的護城河,隨著城市變遷,逐漸成為市民的排水河道。為了疏堵,有關部門清淤八萬多立方米。后期因城市擴張,路面及周邊小區的排水匯流快,排水面積大,為保證市民安全,北京市對東土城溝進行了整體的提升和整治,在此基礎上建成了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。
“經過多年整治,東土城溝河道花開兩岸,水質還清,魚蝦暢游,水鳥駐停?!壁w鵬介紹,“我們還聯手科研單位,在東土城溝河道內,利用河道淤積物以卵石圍格的形式營建生態小島,種植蘆葦、菖蒲、鳶尾等水生植物,東土城溝形成了淺水穿流的生態河道,吸引成群的野鴨棲息、覓食?!?/p>
清河“還清”,水鳥成群
“快看!快看!河里有黑天鵝,好漂亮??!”日前,眾多市民游客簇擁在清河之洲河道岸邊,掏出手機記錄下這珍貴的瞬間。
位于北五環外的清河之洲,長約1.17公里,是海淀區清河兩岸綜合整治提升規劃設計七個節點中的一個?!扒搴又揲_園后,我們已經記錄到了20余種鳥類,甚至還有一對黑天鵝在這里筑巢搭窩繁育后代,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兩大五小這一家子?!北本┯肀睖y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景觀所副所長趙波濤笑著說。
清河雖名為清,但是曾一度給人留下過臟臭的印象?!?012年我剛參加工作時,每天一過中午,清河G6高速下游河道就會有污水管網溢流出的污水排入,惡臭難聞?!北本┦星搴庸芾硖幑彩聞湛瓶崎L張博回憶說。
2013年,北京出臺了第一個“三年治污行動方案”,對清河污水直排問題進行治理,完善再生水廠建設,同步實施清河沿線截污管線工程。到2018年9月,清河全線實現污水管線全覆蓋、污水全收集、全處理的“三全”目標,水質狀況得到極大改善,清河出境斷面達到Ⅳ類水體,實現徹底還清。
“目前,清河已陸續完成了便民釣魚平臺工程、步道改造工程、巡河路修繕工程、點亮工程等多項便民工程,通過搭橋、種草、植樹、增設公共設施等一系列舉措,實現了清河沿線‘多元增綠、多點開花’的良好局面?!睆埐└嬖V記者,2023年清河下段生態治理工程與清河之洲(樹村段)濱水綠廊景觀提升工程陸續完工開放,既滿足了周邊居民親水近水的需求,又注重景觀綠化與步行、騎行系統的連貫暢通,為市民健身休閑提供了好去處。
北京的春日水畔盛景遠不止這些。通州大運河煙柳碧波漾錦繡,溫榆河公園順義園的桃花徑春色滿園,3月開啟生態補水的潮白河水面澄澈開闊、兩岸綠意蔥蘢……北京的河湖水岸越來越美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4年05月02日 03版)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